易筋經與健康

 你會易筋經?是易經嗎?易筋經似乎是傳說中少林小說中的功夫罷?當朋友得知我每日勤練易筋經不懈之後,多有此種回應﹗
 易筋經這個運動,真實存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多篇科學研究証實有益於身體健康
。所謂易,改變的意思;筋,泛指肌肉,筋骨;經,為方法。所以,易筋經是一種改變肌肉、筋骨質量的特殊鍛練方法,2005大陸對中老年人參加易筋經鍛練情況及健康情況進行分析調查.研究結果指出參加易筋經6周的鍛練,對心理調節能力有顯著改善,練功者的焦慮和壓力程度有所降低.焦慮與幸福感有所改善,練功者的心血管系統、脈搏、血壓、呼吸機能、柔韌、平衡、肌肉力量、均有顯著的影響,台灣相關的研究也陸續指出易筋經是一種有益於身心的運動,而若拋開上述學者量化研究的角度,就我個人的體驗而言,我每日身體力行練習不綽之後,的確已真實感受這個運動的益處。

在少年時偶然的機會裡,習得了這套功法,姑且練之,姑且信之,結果初練的第一周,因為動作中使用到許多不常用的肌肉群,因此,總是覺得想睡、身心俱疲,屢次心生放棄之念頭,但在堅持一個月後,竟感體力增進、不易疲勞、抗壓能力增強,並伴隨許多健康效益產生,尤其在最後一式「靜坐」時,均能真實感受到氣在體內流動的舒服感覺,不禁讚嘆古人的智慧設計出這麼精簡容易且對應人體經絡的運動方式。
  此一運動不需要特殊的場地,也不需要特意去控制呼吸,動作只要因個人能力盡量去作,並不一定要符合所謂的標準動作才可獲得良好的效果,但學習者不必太執著神奇效果的產生,或是獲得小說家所述之神力,只要記得易筋經可讓我們用最少的投資,獲得最佳的健康結果--每日花約十五分鐘演練,即可促進健康,何樂不為呢?

 至於易筋經的流派甚多,主要分成內功(即所謂的導引呼吸法)及十二式的外功,近代流傳的《易筋經》多取外功內容,演變出多種版本,並無統一標準。流傳較廣的是經清代潘蔚整理編輯的《易筋經十二勢》。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下列書籍清單自行練習,不會有大礙,但若欲進一步練習,當然不外乎請教明師,自然會另有收穫。書單如下:
《新養生操——達摩易筋經功法入門》  李家雄  九思出版社

e世代養生操易筋經》   黃介良 聯經出版社

《探索易筋經--理法篇》台灣武林編輯部  台北:逸文文化公司,2006

《探索易筋經--功法篇》台灣武林編輯部  台北:逸文文化公司,2006

《江寧甘鳳池易筋經祕法》  溫奇生識錄  台北:逸文文化公司,2006

 《易筋經運動對中年人心率變異的影響》  徐瑋瑩 嘉義: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6

〈達摩易筋經論考〉 龔鵬程 《普門學報》2001:73-100

 上述書單中,有些學者的論述多流於學術探討,欠缺實際體驗,我建議練習者應投入學習後,有所體會後再去批判,因為,這是一種實用的運動方式,是拿來促進健康的,純流於探討歷史源由或是辨明此經真偽?或是批判動作過於簡單,不值一顧,這些均是未登堂入室者者所言而言。

 易筋經十二式動作,有古圖可循,但連續動作可找我學習,各招式名稱及簡要要訣如下:

第一勢 - 拱手當胸
兩臂曲肘,平舉至胸前,屈腕立掌,指尖向上,掌心相對,手型如拱。
第二勢 - 兩臂橫擔接前勢
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兩側平舉,立掌,掌心向外。
第三勢 - 掌托天門
兩腳開立,雙手上舉,掌心向上,虎口相對,呈月圓狀,兩臂挺直,全身伸展。第四勢 - 摘星換斗勢
右手高舉伸直,掌心向下,頭微右斜,兩目仰視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於背後,左右手交換作。
第五勢 - 出爪亮翅勢
兩腳開立,兩臂前平舉,立掌,掌心向前,兩眼平視前方,兩掌用暗勁前推手指向後翹。
第六勢 - 倒拽九牛尾勢
右腳向前跨一步成右弓步,右手握拳舉至前上方,左手握權,左臂屈肘,時,兩拳緊握內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後,兩臂拳放鬆然後身體向後轉,成左弓步,左右手易位,左拳後垂。
第七勢 - 九鬼拔馬刀勢
左臂曲肘背於身後,小臂沿后背盡量上抬,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手指足指抓地,身體前傾,如拔刀,雙手用力拉緊,左右手交換位置再做。第八勢 - 三盤落地勢
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屈膝成馬步,上身挺直,兩手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舉,如捧重物稍停片刻,兩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鬆,如放下重物狀,,然後兩腿慢慢伸直,左腳收回,兩足開攏,成直立狀。
第九勢 - 青龍探爪勢
左手握拳,置於腰間,右手向左前方伸出,五指捏成勾手,上體左轉,腰部自左至右轉動,右手亦隨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方時,上體前傾,划至身左側時上體伸直,然後左右手交換,動作方向相反。
第十勢 - 臥虎撲食勢
右腳向前跨一大步,屈膝成右弓步,上體前傾,雙手按地,頭微抬起,眼看前下方,同時兩臂伸直,上體抬高,同肘屈肘,胸部下落,,兩臂曲伸上體起伏,似老虎撲食,然後換左弓步,動作同前。
第十一勢 - 打躬勢
兩腿開立與肩同寬,兩手用為和抱頭後部,手指敲小腦後片刻身體挺直,俯身彎腰,頭探於膝間做打躬狀。
第十二勢 - 掉尾勢
兩腿開立,上體前屈,雙臂下垂伸直,手心向上,用力下推,手背觸地面時,仰頭注目軀體下彎時,腳跟稍稍提起,起立時腳跟又著地。
  以上每一個姿勢要力灌全臂,精神內守,初學者勿太執著呼吸,所以我沒將呼吸法寫在要訣內。當然就上述簡要說明,讀者應無法自學,如真有興趣,請參酌市售書籍光碟,或有興趣可至花蓮市美崙山好漢坡附近與我交流。
 不過,身為一位健康教育專業的大學老師,我還是要強調,運動健康不一定靠此功法,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每日力行不輟,即使只是散步也將收效宏大。
 











我的簡歷:

李明憲博士

美國國家衛生教育專業執照5856

國立東華大學教授

專長:健康促進、身體活動測量、運動保健、易筋經

台灣戒除檳榔網站主持人 

台灣國際安全學校計畫主持人
health100@gmail.com

 

 

 

 


|


好書介紹:氣的樂章

大塊文化出版的這本暢銷書,作者是王唯工,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博士,多次獲得國科會傑出獎,現從事漢唐醫學的研究。這本書將中醫科學化詮釋的淋漓盡致,將保健醫學的進展推進一大步,此書對於現代生物醫學的盲點提出新的科學證據,尤其第八章有關我們日常生活常有的小毛病,例如鼻病、背痛、感冒、失眠的病因深入分析,並提出具體的四季保養之道,對於一般讀者助益甚大,例如書中提出治病或保健有兩大要點(1)姿勢要正,讓每個骨頭都在對的位置。(2)心情放鬆,讓每根神經部都在最低能量的狀態,書中不斷提出經絡必須通暢,才有健康的可能,穴道是共振點,共振必須維持穩定的頻率,才不致於生病,此一學說對於西方醫學循環理論的缺陷提供新的出路,套一句民間流傳的話「西醫是治你不死的學問,中醫是讓人活得快樂的學問。」,因此若欲理解如何透過中西醫並重的保健方式讓自己活的更好、更有品質,此書應列為自我保健的必讀好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lth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